中研普華報道
與“影響棉花消費”相關的研究報告
- 1
- 2
- 3
- 4
- 2016-2020年版無塵石棉線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
- 2016-2020年專業勞保鞋行業深度分析及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指導報
- 2016-2020年毛絨鞋行業深度分析及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指導報告
- 2016-2020年沙灘褲行業深度分析及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指導報告
- 2016-2020年棉布帽行業深度分析及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指導報告
- 2016-2020年男褲行業深度分析及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指導報告
- 2016-2020年男運動鞋行業深度分析及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指導報告
- 2016-2020年男女套裝行業深度分析及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指導報告
對于多少才是合理的棉花價格,汪前進認為,從棉紡角度出發,首先要考慮內外價差因素。從近15年來中國棉紗行業發展歷程來看,棉紗行業變化其實非常明顯,行業規模已經逐步萎縮。“棉花消費回升并非終端市場的回暖,而是因為進口商被替代,造成了整體消費回升。”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總監汪前進在會上坦言,目前影響棉花消費的關鍵因素也不在原料端,而在終端市場。從數據也能看出,國內棉花的國內消費和出口均是一路下滑。
“中國纖維加工總量從2000年的1360萬噸持續攀升至2015年的5300萬噸水平,總量擴張的背后是內部結構的急劇變化。”汪前進介紹,中國棉紗行業加工總量在中國纖維加總量中的占比在2009到2010年出現顯著拐點,從60%水平一路下滑至當前的35左右,棉紗在整個紡織行業中占有地位不斷弱化。
目前的棉紡行業則呈現出三大分化,汪前進表示。首先,這個時代對棉紡行業而言既可以說是最差的時代,也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。一方面,現在整個行業外部環境競爭壓力不斷惡化,成本上升的同時全國范圍內的紅利卻在萎縮。但另外一角度來說,現今棉紗行業的外部環境和政策環境是最好的。“拋儲市場化,進口配額,包括出口退稅等等環境都是比較利好的。”